欢迎光临~江南app平台下载
江南app平台下载
全国客服热线:

0519-83188355

产品中心

  • 江南app平台下载
江南app平台下载

淮北电厂冷水塔将进行爆破!一个时代的标志即将成为回忆!

  大唐淮北发电厂5号、6号、7号机组冷却塔及7号机组锅炉爆破拆除工作即将进入爆破拆除阶段,经公安部门批准,定于2018年10月25日13:00-13:30对大唐淮北发电厂5号、6号、7号机组冷却塔及7号机组锅炉爆破拆除,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:

  一、微确保爆破拆除安全进行,爆破区域周围(大唐淮北电厂厂区内,濉溪北路铁路桥至三马路之间)人员需撤离,临街住户应在室内。企业和事业单位,营业场所及个人需配合工作人员的疏散工作。

  二、2018年10月25日12:00起,对警戒范围内人员,商户及所有人员实施清场。

  三、拆除爆破期间(12:50-13:20),濉溪北路铁路桥至三马路之间进行临时交通管制,请过往车辆绕道并按临时交通标志及现场交巡警指挥通行。

  在人生的旅途中,能有一次辉煌,就足以照亮一生;在企业的发展中,有时一定得完成另一次

  蜕变。 进入新世纪,在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、电煤价格逐年上涨、周边大机组快速上马、企业连年亏损的新形势下, 淮北发电厂毅然作出了破旧立新的抉择:2007 年 6 月 22 日,随着一声炮响,该厂运行了 34 年的首期两台机组冷水塔瞬间瓦解。 这是该厂落实国家“十一五”节能减排计划、实施“上大压小”的破釜沉舟之举,为虎山新建工程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。“却顾所来径,苍苍横翠微。 ”从 1973 年淮北发电厂首期工程两台 5 万千瓦机组诞生,到两台 60 万千瓦超临界大机组落户虎山,这不仅是量的改变,更是质的飞跃!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,是凤凰涅槃般的新生!

  让我们穿越时空,回到 1973 年, 重温淮北发电厂第一台机组诞生的那段难忘时光……

  在淮北市西山南麓, 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共姬墓。 一千多年前,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记载:“相县,故宋地,宋伯姬卒于此,有冢。”共姬原名伯姬,春秋鲁国宣公之女,嫁于宋国共公, 故名共姬。 公元前 543 年,“宋宫中夜间起火。宫人见火起,劝共姬避之”。姬曰:“吾闻妇人夜出,不见傅母不下堂。”遂不出,以身殉节,成为历代贞节烈妇的典范,被载入《列女传》。19 世纪 60 年代, 共姬墓再次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, 其原因却是淮北发电厂在这里横空出世。

  淮北电厂诞生在文革期间,实属不易。从谋划动工筹建到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, 历经十年时光。1968 年前后,在初期阶段,中苏边界摩擦不断,处于战争边缘。淮北地区地下煤炭资源丰富,但电力资源十分匮乏。 据统计,1966 年, 淮北地区装机容量仅有 1.7 万千瓦。在安徽省委“抓淮北、促全省”方针的指导下,地区工农业生产快速地发展,用电负荷大幅度增长,电力工业生产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现。在这里兴建坑口电站, 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淮北煤田大规模开发、 满足地区用电负荷大幅度增长, 也是备战的必然选择。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,该厂于 1964 年开始筹建,最初命名为濉溪发电厂, 由水利电力部华东电力设计院进行水文地质调查,经过反复调查论证,国家计划委员会于 1967 年 6 月批准兴建淮北发电厂。1966 年 7 月,淮北发电厂首期工程初步设计,拟定厂址为濉溪发电厂处(渠沟镇)。在初步方案现场审核会上,与会代表一致反映:濉溪发电厂地势低洼,低于最高洪水水位与内涝水位,内涝发生频率较高,且场地较窄,除扩建受到限制外,还需拆除部分民房和采石场。 于是,厂址作了调整,又拟定在西城南、刘庄北的地方,一可减少建筑铁路投资,二可避免水患。 不久,徐州警备区的一位作战处处长来现场考察,在“备战、备荒为人民”和“靠山、分散、隐蔽”的思想指导下,提出将原定厂址向北推移的意见。

  1966年 9 月,经相关的单位多次讨论研究,最终确定厂址向北推进 300 米, 在距原濉溪发电厂(渠沟镇)东北约一公里处的墓山设厂。墓山厂址绵亘于重峦叠翠的相山西南麓,凤凰山、洪山、狼牙山和墓山四座山头的环抱之中,易守难攻,无疑是攻守兼备的最佳选择。1968 年 11 月,筹建工作基本就绪,进入施工阶段。首期工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,设计规模为两台 2.5 万千瓦机组, 水利电力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临时生产管理组就国家电力建设总局、华东电管局、华东电力设计院、徐州电业局等单位的意见给予了肯定, 决定将原来设计规模扩大为两台 5 万千瓦机组, 并于 1970 年 6月对初步设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再审查,12 月由华东电力设计院革命委员会进行了修改。至此,淮北发电厂首期工程设计工作告一段落。

  总有一些日子让人难以忘怀, 总有一些事情让人刻骨铭心。 翻开淮北发电厂首台机组建设的历史画卷,我们被无数个精彩瞬间感动着。在当年淮海战役主战场兴建的这座两台 5万千瓦机组,不仅是电厂人的事,也是淮北人的大事。 在整个建设中,从市委、市政府党政领导到厂矿职工和周边农民, 很多人都在这片热土上流淌过辛勤的汗水。 正如当时中央和省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,这是淮北人民打响的又一场“人民战争”。

  1968 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,11 月上旬,最冷气温已降到零度以下。就在这个北风呼啸的早来之冬, 淮北发电厂场地平整工作拉开序幕。 在物资匮乏、设备落后的年代,在沟壑纵横的荒山坡上建起一座大型火电厂, 谈何容易!虽然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定下了“以省机械处为主,地方配合”的方针,但机械设备少得可怜,大量的土石方开挖运输还是靠人力进行,因此,初期工程进展十分缓慢。 从 1970 年 9 月到次年 4 月,仅主厂房施工的 7 个月里,就挖运土石 17410 立方米,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。为了加快工程进度,1972 年 4 月, 淮北市委坚持按照基本建设“先中央(企业)后地方”的原则,把淮北发电厂首期工程列在重点工程的首位,对工程实行“一元化”领导,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刘卫、 副书记赵凯和陈庆泉参加的会战指挥部,组织了省机械处、淮北民兵独立营以及淮北市郊、 萧县、 江苏新沂县附近 5 个公社2000 多名民工开挖。

  ↑建设初期的淮北发电厂工程,最高潮时工地上参加会战的有一万多人,可谓人头攒动、摩肩接踵,场面蔚为壮观。工地上,突击队鲜艳的红旗猎猎飘扬,劳动号子和哨子声此起彼伏。虽然工作、生活条件十分艰苦,但广大干群的工作热情却十分高涨,常常披星戴月、挑灯夜战。 在民工队伍中,有新婚不久的夫妻,有携手作战的亲兄弟,有不计报酬的“父子兵”。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,用独轮车推, 用竹筐抬, 用扁担挑,“寒暑易节, 始一反焉”。 他们在“多、快、好、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”的口号下,“有条件要上,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!”他们用一双双布满老茧的大手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 寒冬腊月,滴水成冰,刺骨的寒风令人直打哆嗦,但民工们却光着膀子,用铁锤和钢钎, 一块块地撬下坚硬的岩石; 酷暑盛夏,很多人仅仅穿一件短裤,一锹锹挖着泥土,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……在设施安装工地上,塔吊高高耸立,舞动着长长的臂膀;在管道焊接工地,弧光闪烁,焊工们在林立的脚手架上仿佛是一个个音符, 谱写着美妙的乐章。为了让淮北发电厂早日投产发电, 淮北市各单位、各部门倾其所有、全力以赴。 除省电力建设公司 307 工地、合肥加工厂、省建筑安装工程处外,工程指挥部又动员市机械厂、总机厂、矿务局支架厂、淮北供电局、淮北矿务局、交通局等 30 多个单位参加工程大会战。朱庄煤矿运来 600 立方米木材,市物资局打开仓库,支援会战……

  工程正以惊人的速度前进, 一步步向着胜利的彼岸靠近。 一期工程 2 号机从主厂房破土动工到投入运行,仅用了 13 个月。 机组锅炉汽包成功吊装、汽轮发电机定子吊装就位、发电机穿转子工作顺利结束……一个个喜讯传来,建设者们的脸上乐开了花。 当高达 100 米、出口内径 5 米的烟囱和高达 62 米的冷水塔在山坳里矗立时,当设备一步步安装到位时,奋战在工地上的劳动者们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。

  1973 年 8 月 10 日、12 月 24 日,在油枪的助燃下,首期工程两台机组先后点火成功、正式并网发电。回首往事,作为第一个点火人的那份激动和荣耀, 依然使电厂退休职工陈旭心潮澎湃。 他感慨地说:当时条件十分艰苦,大家住在十分简陋的工棚里没日没夜地干, 但是谁都没有怨言。水电部供应司汪司长来淮北发电厂检查工作时说:“我走了华东六个地方,1973 年下半年要上马的同类机组中, 淮北的 2 号机速度最快! ”1974 年,水电部召开全国电力基建会议,淮北市委领导参加会议并介绍地方支持电力建设的经验,受到好评。

  淮北发电厂一期工程建设的日程表上,指挥者和普通群众一样,没有了节假日,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。工程建设期间,市委领导和工程指挥部的全体同志, 奔忙于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之间,奔波于施工工地,能说千言万语,肯吃千辛万苦,想尽千方百计,集中全部精力、体力应对项目各项进程。在淮北发电厂的建设中, 时任市委副书记的赵凯一天到晚泡在工地上, 率领工程指挥部人员研究、制定工程推进方案,现场协调、解决实际问题,动员会战民工,呕心沥血、身体力行。俗话说: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由于现场人员多,用餐集中、昼夜两餐需求量大,现场饮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为此,赵凯亲自协调,根据季节特点和营养差异,在保证配送标准的基础上,及时了解市场食品原材料和调料供应情况, 尽可能地满足工地需求。 夏季,他安排人配送绿豆汤、西瓜等防暑降温饮品;冬季,他吩咐多加工热量大的食品,并经常深入现场,听取群众意见,及时把“温暖”送到参战人员的心中。除夕之夜, 赵凯率领市委一班人到工地慰问。当他了解到新沂县一户农民为了参加电厂建设,一家老小在简陋的工棚里过年时,十分感动,马上让人送来猪肉大米等物品,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大年。工程投产发电后,赵凯常常在下半夜一个人跑到发电主控制室,一站就是天亮。他问寒问暖,及时给一线工人送来御寒的棉大衣,令发电工人们感动不已。

  1973 年初,当首期工程胜利在望时,淮北市委又瞄准了二期工程扩建项目,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,拉开了二期工程筹备、建设的序幕。 此后,淮北发电厂马不停蹄,经五期改造,至 2005年已拥有 8 台机组, 装机容量超过百万千瓦,年发电量近 70 亿千瓦时,跨入我国大型现代化坑口电站的行列,装机容量一度居全国第五、全省之冠。

  2007 年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瞻远瞩,战略性地谋划淮北发电厂“上大压小” 虎山新建项目, 使该项目在短短 3 年时间内获得国家发改委“核准”批复,迎来 2010 年 8 月 18 日项目破土动工盛典! 那天上午,虎山之麓欢声雷动,彩旗飘扬, 数百只和平鸽和彩色气球一起飞上蓝天, 将虎山的天空装扮成一片缤纷而又欢乐的海洋!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。 青山作证,在这场史诗般的伟大“战役”中,只有我们———淮北人,才明白那座电厂的分量,才明白通向成功的道路是多么坎坷!时光飞逝,日月如梭,不变的是淮北人创业的信念和情怀! 有了这种信念的支撑, 我们就能用汗水撑起承载梦想的船帆,驶向光明的彼岸。